首頁  學院概況  機構設置  師資隊伍  黨建工會  學生專欄  對外交流與合作  學院快訊  資料下載  校友家園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通知公告 
學院快訊
當前位置: 首頁>>學院快訊>>學院新聞>>正文
 
【外國語學院防疫進行時】當天空漸暗,星星就會發亮——回顧戰“疫”英雄
2020-02-29     (點擊: )

為救治病人、打赢防疫阻擊戰,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夜以繼日,争分奪秒,與疫情賽跑,湧現了諸多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

20200204134356394 W020200204693860862618

連續十日奮戰抗“疫”,衡山90後醫生宋英傑因公殉職。衡山縣東湖鎮馬迹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從大年初一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堅持值班,并獨立負責衛生院醫療倉庫物資分發,連續十天九夜奮鬥在防控一線,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連續超負荷工作,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年僅28歲。我們的英雄,請一路走好!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遏制疫情,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與疫情較量,一刻也不能懈怠。因為戰勝疫情魔鬼,是對逝者最好的安慰!除了這些犧牲在戰“疫”前線的烈士們,還有許多為保衛家園,保衛人民而仍奮戰中的人值得我們歌頌!

t0183155778958ec158 51f0036defe3b58f2ac804e54ec315f0

他是中共黨員,臨床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他是張定宇,現年56歲。身患漸凍症的張定宇,身先士卒,已連續30多天奔走在抗疫第一線,他說,确實感覺到累,走路都邁不開腳。當記者問可以歇歇吧,他卻說;“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是帶着笑意說這些話的,但是聽着卻讓人淚目……緻敬!

777 60abd5e81ca74b62a4a4b2a251c24467

她是第一個發現情況并大聲呼叫的哨兵,後面的人是一站一站向人們傳訊的烽火台。她是非典江漢區專家組成員,這次她僅僅收治7個病例,就從CT與傳染性的異常上敏銳地發現情況不對勁,随後立刻上報,并在專家會診中确認出現問題。依靠極高的專業水平和警惕性,從最初到現在,她所在的科室無醫護人員感染,無病人交叉感染。

她是張繼先醫生,54歲,中共黨員,教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内科主任,最早判斷并果斷上報疫情。她的專業眼光與職業道德值得人們敬重。

微信圖片_20200207162316 微信圖片_20200207162325

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别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已年過70,卻仍然奔波在一線與病毒賽跑。在收治危重患的定點醫院不分晝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對病毒的認識、與醫護人員共同商讨診療方案,甚至每天就睡3個小時。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下,李蘭娟團隊取得了重大新成果,找到了冠狀病毒的克星,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傑出貢獻。

李蘭娟院士說: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确的人生導向,和正确的人生價值觀,把高薪高福利高低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

-gnN-hqnkyps5709055 26714a5b25074f298d39da9df7610e88

當年的非典疫情,讓舉國“談非典色變”的同時,也記住了“鐘南山”這個名字。出身醫學世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17年後的今天,新型冠狀病毒來襲,當年的抗“非”英雄已經年過八旬,但他依舊義不容辭,臨危受命與新型冠狀病毒作鬥争。@人民日報 微博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确确令人肅然起敬!

疫情當前,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願意為世界變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們是平凡的普通人,他們是快速逆行在救援第一線的醫生,護士,官兵......他們不懼前路,不問歸途。

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相信無論有多危險,總有一群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挺立在疫情的第一線。或許你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你一定會記得他們為了誰在奮戰。向守護在前線的所有醫護人員緻敬!

打印    收藏
上一條:【外國語學院防疫進行時】青年行動一
下一條:外國語學院穆重懷副教授喜獲教育部國别和區域研究2019年度課題
關閉窗口

Copyright@:太阳网集团8722-2138com太阳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南大街58号
電話:024-62602335  郵編:11013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