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願時, 由于渴望遠方, 所以自己選擇的最遠學校是昆明的,最近的也是在武漢。 母親不舍得我遠行,于是很智慧地請單位剛分來的學霸大學生輔導我報考學校, 大學生叔叔幫我分析各類選擇範圍内的學校後, 建議我報考遼甯大學; 母親在北京接觸了到那些非常洋氣的翻譯, 非常希望我也學習外語, 似乎未來的工作很适合女孩子, 于是我最終填報的第二批次第一志願是遼甯大學外語系。
能到遼大來讀書還是有點 “命運安排”的味道, 參加高考時, 平時認真的我居然就沒有看見政治的最後一張試卷(好像分值是15分), 結果就沒有被班主任老師心儀的師範類提前錄取學校錄走,幸運地被遼大錄取了。
初到遼大, 覺得蕙星樓高大上, 哲經樓古樸, 校園美麗;我們的十舍有點不同: 一半安排的是男生,一半是女生( 被我現在的學生羨慕);我們寝室裡八個姐妹來自遼甯不同地方, 口音不一樣, 第一天睡覺時有人還喊 “媽媽”;我居然還用增白皂洗一條黑褲子。我們90 英語二班有25個學生, 男生8個,女生7個, 沈陽走讀的8個, 入學時的班長是唐冰然和劉紅, 我入學時的班主任是戴錫明老師, 他一直帶了我們四年。
回想在遼大度過的四年, 總是有隔世的感覺,那麼多難忘的人和事。 我自己從入學時青澀的小女孩慢慢成長, 學業上有進步, 曾經獲過 “一等獎學金”, 也在班級和外語系的各類活動中鍛煉自己, 當選過副班長和外語系學生會的某個部部長, 畢業時是 “遼甯省後備青年幹部”。這四年裡除了收獲, 也有很多挫折很失敗: 剛入學時完全不适應英語授課, 每天噩夢醒來, 夢中似乎也在說外語, 臨近各類考試前的焦慮, 組織班級活動的沒經驗, 與同學相處的低情商。幸運的是, 在這裡遇見很好的老師們: 大一時精讀老師李瑤, 美國口語老師常城, 泛讀與速讀老師馬雲鳳, 大二時的精讀老師廉運傑, 大三時的精讀老師馬越, 外刊外台老師胡泊, 英美文學老師胡斌, 翻譯理論老師曹立華,大四時的精讀老師陳峰, 還有團支部書記王鐵軍老師等等;還在這裡遇見可愛的同學們, 我們一起學習四年,有嬉笑打鬧, 有互相鼓勵和加油, 我左邊的同桌是葛新,右邊的同桌是小梅, 後面的同學是小侯(還揪過我辮子)...記憶中,我們班級參加外語系的歌唱比賽, 我們參賽曲目是《長江之歌》, 平時練習時大家打打鬧鬧, 讓我頭疼, 結果比賽時, 大家及其認真,尤其那幾個平時淘氣的男生, 把音量放到最大, 我們結果就獲獎了, 隻是後來有同學打聽我們歌曲的名字, 據說沒聽出來 ( 我這個領唱似乎也被帶走音了)。還有朝夕相處的室友, 我們共同分享太多的故事:楊靜, 張朝陽, 劉春紅, 劉曉, 程瑜, 聶儉莉, 耿小梅, 還有個老九賈紅岩, 所以當94年大學畢業回到家裡,聽見老狼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想到我們似乎從此各奔東西, 很難再見,不禁淚流滿面!!!
遼大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 老師們給我知識和為人出事的道理, 同學們是我堅強的後盾。畢業後來到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工作, 也當了一名英語老師,工作上一直兢兢業業,想為母校争光,在東北大學獲得了一些榮譽, 多次獲東北大學“三八”紅旗手稱号,東北大學“優秀共産黨員”稱号, 和東北大學 “江河獎”;兩次參加在美國舉辦的世界語言大會ACTFL; 通過美國大學理事會考試後,被國家漢辦公派到美國Boston和Jacksonville兩所學校工作兩年; 後來被東北大學資助到英國伯明翰大學訪學。
2014年,我們90英二班的同學終于在分别20年後,在蕙星樓前約見,重逢的瞬間,我們努力去辨認每張似曾相識的面孔,感慨歲月無情後是相擁的喜悅和激動。遼甯大學,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從此烙下“遼大人”的印記,我們都想為它增添榮耀,無論現在的我們是平凡的, 是偉大的,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向母校緻敬!!!
姓名:郭曉洋
年級:1990級
專業:英語(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