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遼大時光,勾起許多回憶,遼大研究生畢業之後,我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工作,後來也在外交學院讀了博士,但是,在我心中遼大才是我的母校。
我95年進入當時還叫外語系的英語3班學習,本科畢業之後又留在遼大讀了研究生,現在外國語學院的匡馨老師是在英語1班,研究生我們則是同屋。
當時班裡有19個女生,3個男生,我們班曾經制作了一個文化衫,參加系裡在北陵公園舉行的合唱比賽,白色的底色上是黑色的Love,其中Lo其實是19,代表19個女生,E的三個橫則是由三個男生的英文名字組成,這是我們班的蔣耀熠設計的,她現在在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做老師。
進入遼甯大學,我們都認為這是遼甯省最好的大學之一,我們都很自豪,尤其作為外語系的學生我們很有優越感。我們有固定教室,在慧新樓的8樓,很多同學晚上都去自習,我幾乎每天都是在教室裡自習,有時候早上也站在窗前看着對面的大樓,思考未來。後來外語系搬到了外語樓,就是美麗的爬滿青藤的樓。
我們的老師都很年輕,但是都對教學充滿了熱情,對學生真誠以待。當時教我們的劉秀玉老師、廉運傑老師、馬玉鳳老師、唐明老師、萬平老師、劉萱老師現在還在外語系;呂屹老師、曹麗華老師已經調去其他學院;李健紅老師、朱曼老師、李月老師、吳文忠老師、吳學魯老師已經調走或出國;左志成老師、王文慈老師和陳鋒老師應該已經退休了。老師們在初入大學的我們心中都是“女神”、“男神”,每一個人都很時尚,而且很有個性,老師們英語都非常流暢,上課從不說中文,盡管當時沒有電腦、沒有網絡,我們都在老師們的影響下深深愛上了英語,而且養成了用英語思考和閱讀的習慣。
我們當時和老師親密無間,班上女生占據絕大多數,也會挨個詢問老師的戀愛史,老師們也都坦誠相告,真正把我們當成了朋友。我們也會和老師開玩笑,英語2班在愚人節派出班裡看似最忠厚的孫乾同學告訴常誠老師有人找他,然後把他關在教室外,常老師也沒有生氣。唐明老師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年輕男老師更是大家的話題焦點,有一次下雪,唐老師帶着我們去北陵公園玩,我們到現在同學聚會還常常回憶起來。事實上,我們還趁着一輛大巴車經過,逃了票。我自己當了老師之後,才體會到師生的親密關系其實非常難得,這是遼大外語學院的寶貴财富。
現在回想起來老師們的教學方法非常靈活,外語學院充滿了自由的氛圍。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樂趣,我們演戲,做遊戲,很多同學能歌善舞,充滿奇思妙想。老師們也總是鼓勵我們努力學習語言和文化。劉秀玉老師教我們《報刊閱讀》,她當時使用的關于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文章我印象深刻,現在看到和尼克松或水門事件相關的文章或材料我還都會想起那篇文章,雖然已經不記得具體内容。馬玉鳳老師的文學課上我頭一次讀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頭一次知道彭斯,有一次我分析A red red rose中the的用法,她在課堂上對我的贊譽讓我感到莫大的鼓勵。廉運傑老師教我們語法,有一次期中考試我的分數遠超其他同學,她特意讓我站起來表揚我,也讓我體會到努力就有收獲,因為我确實是采用了和大家不同的複習方法,我在學校對面百鳥公園的彙文書店賣了一個原版的劍橋語法,而大多數同學看的是中文的語法書。曹麗華老師的翻譯課我也非常喜歡,她選的文章語言文學性都很強,很經典,很有挑戰性,在她的影響下,我每周都自己翻譯《英語世界》上面的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劉萱老師在研究生的時候教我,經常分享在北師大讀博的經曆,啟發了我們對博士學習的向往。可以說,每一個老師都很深愛英語,把自己的知識無私分享。這種良好的氛圍讓我們打下了紮實的語言基礎,後來我們班很多同學本科畢業之後都當了老師,幾乎所有同學都從事了和英語相關的工作,這是遼大外語學院人才培養的成就。
外語學院還有很多好的傳統,大家都喜歡去中山廣場的英語角,從中山廣場練了英語回來,在夏季的晚風中一路騎着自行車回到學校是我們美好的回憶。我們還看了很多英文錄像,當時還是錄像帶,一個高年級的師兄有渠道弄來,在錄像教室放,誰都可以去看。還有每一年12月31日學校禮堂放免費的電影,記得每一年都放《羅馬假日》,也總是下雪,至今非常懷念。
在念研究生期間,有一天我碰見朱蔓老師,她告訴我可以申請南京大學與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合辦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她就畢業于中美中心,我順利申請成功,在中美中心度過了研三的時光,畢業之後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工作,現在擔任二外英語教育學院副院長,我很高興有來自遼大外語學院的學弟、學妹報考我們英語教育學院,因為我相信遼大外語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也希望有更多的學弟、學妹報考。另外,我的丈夫也是我的同班同學。我很感激遼大外語學院的培養,非常喜歡外語學院自由開明平等的氛圍、求真務實向上的文化,希望外語學院在尊敬的老師們和學弟學妹的努力下進一步發展壯大。
姓名: 王磊
年級:1995
所學專業:英語(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