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遼甯大學深入開展創先争優活動實施方案》,拓展大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大學生實踐載體的内容,提高實踐和動手能力,實現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的充分結合,學校決定實施大學生“校園社區”挂職鍛煉計劃,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優秀在校大學生,安排他們擔任校内行政崗位助理工作。具體操作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重點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讓大學生在進一步接觸社會的同時,實現“服務社會、鍛煉自己”的目标,在挂職鍛煉的過程當中,學會處理“實踐與學習、自身與服務單位以及自身與同事“的三個關系,出色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真正實現自身綜合能力、就業能力的提升,為學校和社會培養後備人才。
二、組織領導
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設立大學生“校園社區”挂職鍛煉工作領導小組,全程負責此項工作。
組 長:劉志超 陸傑榮
成 員:周 菲 王金祥 孫士國 張家道 李 軍 張 琳 楊成剛 龐豔華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生處。
三、崗位設置
學校主要安排學生在學校機關及相關單位黨政領導助理挂職鍛煉。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協助和配合學校相關單位開展日常工作,包括文秘寫作、檔案管理、組織協調、網絡維護、信息采集、專題調研等。
四、選拔條件
報名參加挂職鍛煉的大學生原則上須符合以下條件:
1、大二以上(含大二)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
2、政治素質好,思想覺悟高,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3、學習成績優異,專業功底紮實,學有餘力者;
4、有一定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富有團隊精神;
5、身體和心理素質良好。
五、選派與考核
為切實做好大學生挂職鍛煉的招募選拔工作,規範工作程序,招募選拔先由有志于挂職鍛煉的學生提出申請,經學院推薦,并通過領導小組考核選拔公示後,再選派到校内需要挂職的崗位開展挂職鍛煉。
1、人員選派
學生處根據校内有關單位崗位的需要,按照“品學兼優、自願服務、專業适度對口、兼顧特長”的基本原則,選派有志于挂職鍛煉的學生從事挂職鍛煉。參加挂職時間一般為一學年,有特殊原因的可臨時申請調整。
2、考核
學生處會同挂職部門對挂職學生進行考核,組織填寫挂職評議意見,學生處最終确定考核等級。對于參加挂職鍛煉的優秀大學生,經考核合格者,給予學分獎勵(該獎勵學分不參與總平均學分值的計算),并将相關挂職鍛煉材料歸入學生本人檔案。
各學院須配合做好《遼甯大學優秀大學生挂職鍛煉登記考核表》中的學院推薦、評議意見和材料歸檔等工作,對挂職學生做出客觀評價。
3、評比
挂職期滿後,評選挂職鍛煉工作先進個人若幹。學校将在考核合格的優秀大學生中進行評優,學校為優秀學生頒發《大學生挂職鍛煉先進個人》證書。
六、挂職時間
大學生挂職期限一般為一學年。挂職鍛煉的學生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完成挂職單位所提供的必要的工作。鍛煉周期原則上為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6月底前結束,如因個人原因提前結束挂職鍛煉,需提出書面申請。且在挂職期間,如因學業成績下降,學校将根據具體情況,與學生解除挂職鍛煉關系。
七、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注重選拔
各學院要充分認識、高度重視,認真做好挂職鍛煉學生選拔的組織工作,講清、講透有關精神和規定,把好第一道關。
2、全程關注,重點指導
挂職鍛煉工作是一項持續一學年的長期性工作,各分學院不僅要紮實做好首尾的選拔考核工作,更要做到全過程的關注、指導、督促和服務工作;要進一步關心幫助本學院參與挂職鍛煉的學生,積極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條件、提供便利,把他們的鍛煉成長納入整個學院的育人體系,切實發揮表現優秀的挂職學生在學院中的帶動力、影響力,使受益面相對較小的挂職鍛煉工作發揮出更大的育人效能。
3、考核評比,重在務實
要本着對學生負責、對挂職單位負責、對挂職鍛煉這項工作負責的态度,堅持甯缺勿濫的原則,認真客觀、實事求是地做好挂職鍛煉的總結、考核和評比工作,嚴格對照條件,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對其工作表現給出客觀認定,力求評選出名副其實的典型。
4、大力宣傳,善于總結
各學院要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發動和宣傳,加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饋,暢通信息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吸引更多的師生來關心和支持學生挂職鍛煉工作。要善于發現和樹立典型,及時推廣挂職鍛煉的好經驗和做法。
八、報名工作
1、報名時間:2010年11月8日—11月27日
2、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王海波 62602660
附件:挂職崗位
1、黨委調研員5名
2、校長聯絡員5名
3、校工會主席助理2名
4、學生處處長助理 2人
5、團委書記助理2人
6、畢業辦主任助理2人
7、後勤處處長助理2人
8、後勤集團總經理助理2人
9、科技處處長助理2人
10、人文社科處處長助理2人
11、黨校學生黨員聯絡員2人
12、教務處處長助理2人
13、圖書館館長助理2人
14、公安保衛部部長助理2人
15、研究生學院院長助理2名
遼甯大學大學生“校園社區”
挂職鍛煉工作領導小組
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