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普通百姓還是白衣戰士,大家都在為打赢疫情攻堅戰貢獻力量。聯合國給“志願者”的定義是:自願進行社會公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也稱為“義工”,這種組織方式現在也被很多人學以緻用,在疫情防控中以一名光榮的志願者身份貢獻自己的力量,雖微薄,但有力。外國語學院返鄉大學生團員們也積極響應号召,或到社區(村)報到,直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或利用新媒體平台,宣傳相關知識,努力當好疫情群防群控的生力軍;或利用專業知識技能,展現大學生志願者的青春風采。
戰“疫”在雲端,防控有力量
我院17級德語專業李葉同學,任院團委學生會新媒體中心主任一職。疫情暴發以來,她積極響應校黨委及院團委号召,緊急召集部門成員進入防控疫情的宣傳工作當中。她不僅負責線上推送的部署工作,與團隊商榷鮮明的文章主題、确定新穎的選材立意、挑選實用性強、緊跟時事的相關素材,還為了保證雲端宣傳工作的高效性與及時性親自在公衆後台參與素材的編輯與排版工作,保障了外國語學院官方公衆平台以及微博平台能夠及時有效地為全院師生提供疫情相關的優質信息服務。
疫情暴發至今,公衆平台共推出相關推送16篇,推文頁面簡潔且内容實用生動,使得師生可以了解到如何在家做好科學的疫情防護工作、外語學習者需掌握哪些外語詞彙、外國語學院的優秀志願者等相關咨詢。她說,特殊時期,網絡宣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将專業和學生工作相結合,在這樣的時期可以做出一絲貢獻,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尤為珍貴。雖有辛苦,卻感到萬般光榮。願疫情早日結束,每個人都早日回到生活的正軌,迎來沐沐春風與孟春陽光。


戰“疫”在筆尖,防控有翅膀
外國語學院2019級英語筆譯專業王仕悅同學結合自己的專業,申請了抗“疫”翻譯工作的志願者,主要負責外宣類翻譯。在翻譯疫情相關文章時,最難的就是醫學術語,要了解漢語其意再進行翻譯。她為我們講解了一些翻譯的小技巧,比如隔離措施,這裡的隔離應選擇使用 quarantine,而不是isolation。再比如遏制疫情擴散,其實就是控制(病毒)暴發的意思,可以選擇contain outbreaks。她說:“在這次志願翻譯中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接觸到了很多高水平的譯者,譯者心系天下,用不同的語言,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
戰“疫”在腳下,防控有保障
我院16級英語專業學生江哲同學,近期在沈陽市皇姑區廬山社區,以志願者身份忙前忙後。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服務于志願活動,選擇所住社區——廬山社區的工作站,助力防控疫情。
十多天來,他一直在奔忙在社區裡的各條街道。原本從來沒去過小區和院落,現在遍布他的足迹:他在老舊居民樓旁站崗執勤,管理居民出入登記;他幫居家隔離的返沈住戶購買食物,大包小包地“送貨上門”;他在社區工作站給數百家住戶電話詢訪,記錄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算忙起來整天沒空休息,他還是請求社區書記姐姐“有活盡管吩咐”。就像他自己說的:“咱也沒有别的能耐,為街坊們賣把子力氣呗。”
正是這樣的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在基層防控防疫中,他們舍棄小我,保障大家。多日來他們持續高壓,從未間休,卻從未有過半分怨言。在這非常時期,他們盡力撐起社區這一方家園的天,防止生活秩序的停擺。

衆志成城,共抗疫情,寒冬終将過去,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大家就能夠摘下口罩,走出家門。那個時候陽光明媚,春風和暢。你我左右相逢,互道早安。讓我們共同努力,打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盡自己所能,為祖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