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院概況  機構設置  師資隊伍  黨建工會  學生專欄  對外交流與合作  學院快訊  資料下載  校友家園 
遼大故事
 遼大故事 
 校友風采 
校友家園
當前位置: 首頁>>校友家園>>遼大故事>>正文
 
彈指一揮十年路 難割難舍遼大情
2019-06-04     (點擊: )

2004年,我們24個人作為太阳网集团8722德語系第一屆學生正式開始了大學生活。

2008年畢業,算下來,整整十年已經過去了。

得知母校校慶,一時之間,感慨萬千,竟不知從何說起。

十年如梭,人生似已要過半。

我們這第一批學生,都已過了三十而立。

 

20049月,我們正式入駐蒲河校區,那一年,我們還叫它新校區,因為,我們是入駐的第一批學生,它的正式的名字,還不像現在那麼廣為人知。

現在聽說,學校附近已經通了地鐵,當時我們還要擠着236/255兩趟公交車奔赴市裡;第一年的時候,學校外面還全是玉米地,不遠處的住宅小區多數還在施工;離學校不遠的大型超市,到了我們要畢業那年,才開業,裡面卻連喝咖啡的方糖都沒有……

現在想起來,似乎在抱怨條件不好,但是,在我們的心裡,這些都是最好的回憶:

在這校園之内,我們用了最好的四年時光,與書為伍,與良師相交,與摯友相處,甚至認識自己,在這之後,我們離開遼大,我們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但是誰也不會忘記,有最好的四年時光,在這裡度過。

 

那一年,我們24個人,都來自遼甯省内,畢業之後走出去才知道,原來别人會把同一個省的歸為“老鄉”,而我們當時卻會為了誰的家鄉話最标準争得面紅耳赤;

那一年,作為第一屆學生,我們開創了德語系的很多“大事”,有的一直延續至今,比如,一年一度的“戲劇節”。現在仍記得,從隻是簡單的小品片段,到十幾個人一起改編“古典大戲《特洛伊》”,有争執,有歡笑,當然,還有結束時的喜悅和點點失落。

而對于我而言,大二的時候,外教讓我們開始用簡單的德語寫日記,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畢業之後兩年,雖然之後的工作與德語再無關系,但是見到德語或者與德國相關的東西,仍習慣翻閱,有一種難以述說的無法割舍感。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說到這裡,特别想感謝我們當時在校就讀時的幾位老師,還有我現在已經記不得名字的幾位外教。張繼雲老師,我們的系主任,也是我們這一屆的德語啟蒙老師,她不光将我們帶入了德語的世界,還向我們打開了一個陌生的異世界——在世界上的另一個國家是怎樣的。當然,張繼雲老師還在潛移默化之中給我們诠釋了,一個優雅的女人如何工作和生活。

李紅雲老師,她用各種活動和方式讓我們了解:這門号稱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其實自有其有趣的一面。

于濤老師,她用言傳身教告訴我們,德國人的嚴謹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嚴謹

……

 

大學四年,我們離開了高考的填鴨,卻陷入了另一種“無法放松”。

學習一門語言,無法依靠“臨時抱佛腳”去通過考試,所以我們德語系學生的必備“武器”是:一本磚頭一樣厚的德德大辭典,和一本可以随身攜帶的漢德詞典,在沒有課的時候,去圖書館自習室背單詞、背句型、背語法……

當時覺得有點“冤”,好像和曾經幻想的大學生活相去甚遠,跟高中時的題海隻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個領域,還得繼續和知識作戰。

但是現在想起,那時的日子如此難得,能夠在離開高壓的環境之後,還能保持一個讀書、學習的習慣而不放縱自己,能夠從新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就好像給自己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讓自己從頭開始。

這對于我來說,也許正是這段經曆,才能讓我自己,在畢業之後,仍然敢于進入到陌生領域,從頭開始,而從來不敢放縱自己,也不會懼怕新的東西。

我想,這對于那些和我一樣,從事完全全新領域的同學來說,這些經驗也是一樣的。

 

大學的記憶,對于我來說,是遙遠的,又是親切和溫暖的。

沈陽的春天來得總是格外的晚,5月初的學校還是家鄉初春的樣子。學校裡剛種的小樹還隻是冒出了新綠的芽。

6月,就已經是夏天的樣子。

到了9月,秋風一吹,好像冬天就到了。

沈陽的的冬天,對于我這個來自于遼甯沿海城市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特别恐怖的寒冷。那時我們還要去公共浴室洗澡。每次洗完澡跑回寝室,頭發上都會結出一縷一縷的冰絲,甚至還有沒滴下的水滴變成了冰。

猶記得,2008年的那場大雪,我因為回學校早,看着操場上的大雪慢慢超過了膝蓋的高度;而我們班的同學被滞留在火車上20多個小時,第二天一下火車,就看到印着遼甯大學的牌子的大巴停在那裡,接學生回校。他說,那一刻,感覺一下子就沒有那麼冷了。

 

四年的時間一晃而過,我們也要離開。

作為第一屆學生,我會覺得,我們給我們的學弟學妹留下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有能力運用自己的所學,去認識不同的世界,開始不一樣的人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班三名同學,包括我在内,作為國家漢辦第一批赴德國漢語教師志願者,在德國做了為期一年的志願者工作;

一名同學,作為交換生,也親身體會了一年的德國生活;

兩名同學,赴德留學,其中一名,現在仍在德國當老師。

而其他同學,也大多從事了和德國、德語相關的工作。

 

十年之間,彈指一揮。

至此之際,希望母校、外語學院,尤其是我們德語系,能夠越辦越好,希望,每一位在此度過人生最好的時光的德語系學子,都能從這裡開始,找到自己人生的全新開端,開始一段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姓名:葉星

年級:04

專業:德語

打印    收藏
上一條:追憶遼大似水年華
下一條:給遼大的一封家書
關閉窗口

Copyright@:太阳网集团8722-2138com太阳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南大街58号
電話:024-62602335  郵編:11013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