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院概況  機構設置  師資隊伍  黨建工會  學生專欄  對外交流與合作  學院快訊  資料下載  校友家園 
遼大故事
 遼大故事 
 校友風采 
校友家園
當前位置: 首頁>>校友家園>>遼大故事>>正文
 
遼大民兵 勇做先鋒
2018-09-12     (點擊: )

    當一個人在崗工作到時候,其能力體現出他的人生經曆;當他退休養老的時候,其人生經曆就成了美好的回憶。   

    這裡說的是遼大外語系民兵小分隊的故事。

    1964年春夏之交,黨中央、毛主席号召全民皆兵,各行各業都要能文能武。大學的學生自然是首當其沖,都成為共和國的基幹民兵。平時照常學習專業知識,業餘時間進行民兵訓練。整個遼甯大學組成一個民兵師,各系分别是民兵團,各年級是民兵營,各班就成了民兵連。這個編制體系雖說是有點大,有點空,但組織體系是自上而下地完整了。

    其實,從1962年起,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和國民黨集團,就不斷地叫嚣要反攻大陸,因此,組織全民皆兵以應對當時的形勢,是十分必要的。

   恰巧,就在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出了個郭興福教學法,主要内容是針對實戰目的練兵,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全軍部隊都在廣泛宣傳、推廣郭興福教學法,掀起了一次“大比武”的熱潮。于是,遼大外語系民兵小分隊,作為全校的試點,就應運而生了。

   外語系由67屆輔導員、年輕黨員馬文斌老師牽頭,英語、俄語各兩個班,每班抽調四個人,組成外語系民兵小分隊。我們英語671班參加的是:班長趙克榮(女)、團支部組委何如(女)、曲寶盛和我(外語系學生會宣傳部長),共四人。

   我們這十幾個人的小分隊,每周抽出一個下午加上周日上午進行訓練,主要科目就是持槍摸爬滾打、刺殺、投彈、翻越障礙等等一些基礎訓練。

   在沈陽郊區,我們找到一塊訓練場地,中間是五、六米深,七八十米寬的溝壑,兩側是樹木稀少的陡崖。隊員們在兩邊陡崖的地面上釘上鋼釺,拴上80米長的大繩,橫跨深溝,練習徒手攀繩越障礙。開始時,一些女同學看着這麼深的大溝,這麼高的繩索,很是害怕。馬老師和男同學首先做示範,又不斷地鼓勵她們,喊着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的口号,給她們加油打氣。大家互相鼓舞,一緻認為我們是全校的試點分隊,絕不能讓困難吓倒。這樣,經過幾次的刻苦訓練,我們十幾個隊員,無論男女,都能夠背着步槍,手腳并用,攀過長索,跨越這個深溝障礙。

   經過幾個月的頑強訓練,我們的臉曬黑了,衣服磨破了,雙手也磨出了繭子,但是,大家身體鍛煉得結實了,意志鍛煉得更堅強了,也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單兵作戰技能。

   參加這樣的訓練,我深有感觸,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對我的人生曆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我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

 

       七律.民兵小分隊(中華新韻)

遼大民兵聲譽響,平時訓練戰時靈。

摸爬滾打能實踐,地海空天敢鬥争。

萬裡征途無後腿,千般技術有先鋒。

槍刀緊握常吃苦,面對敵人必打赢!

 

   後來,在遼甯大學武裝部統一組織的各系領導的觀摩中,我們這個小分隊進行了戰術表演,我們進行實彈射擊、刺殺、匍匐前進、攀索飛越天塹以及投彈(紙質教練彈)等一系列活動,得到在場參觀者的好評。同時,也為外語系民兵建設赢得了榮譽。

   在民兵小分隊訓練總結大會上,校武裝部于部長,用他那濃重的山東口音,表揚了馬文斌老師:你看那馬文斌兒,又瘦又小的身闆兒,跟大家一起摸爬滾打......擔(端)起ki九步槍(79步槍)瞄怎(準)目标,缽發缽中(百發百中)......”至今,他那風趣的話語,還清晰地回響在我的耳畔。

 

 

 

姓名:  葉惠忠

年級: 1962

所學專業: 英語專業

 

 

   

 

 

 

 

 

 

 

 

打印    收藏
上一條:遼大是我的母親
下一條:那些飄雪的日子——回憶恩師朱世昌教授
關閉窗口

Copyright@:太阳网集团8722-2138com太阳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沈陽市沈北新區道義南大街58号
電話:024-62602335  郵編:110136

Baidu
sogou